十年治理,“看見”美麗宜居京津冀。3月5日,全國政協委員、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十年來,三地構建協同機制,調整產業結構,推進綠色發展,空氣質量逐年向好,生態環境明顯改善,三地百姓生態環境獲得感、幸福感大幅提升。
“但從長遠和整體發展看,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壓力依然較大,水生態問題仍未根本解決,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還不穩固。”范社嶺委員表示,推動京津冀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,就要進一步完善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,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,做好生態文明一體化大文章,將京津冀打造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。
加強頂層設計,制定生態文明一體化專項規劃。范社嶺委員建議,研究制定京津冀區域生態文明一體化專項規劃,以資源環境承載和碳達峰為約束,規劃確定區域產業結構、產能規模、產業布局、能耗總量、能源結構、水資源分配等。借鑒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經驗,探索“無廢區域”建設,推進三地生態一體化治理。
以“雙碳”為目標謀劃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。范社嶺委員表示,要持之以恒執行嚴格的管控制度,推動綠色發展、減少排放,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制度保障、法律保障、行動保障。提高森林、濕地、草原的生態質量,在摸清京津冀碳排放整體強度的基礎上,統籌生態空間布局,提升環境韌性和生態碳匯能力。同時,鼓勵在沙漠、荒山及沙化退化鹽堿化草原發展光伏發電項目,減少水資源流失,助力缺水地帶的植被恢復。
京津冀地緣相接、人文相通,要在全區域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。在范社嶺委員看來,三地要一體化統籌考慮水質、土質、空氣質量、森林覆蓋率、動物生存繁殖遷徙、植物多樣性等自然因素,用系統化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,保證完整的生態鏈和食物鏈,制定規劃、補足短板,帶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。
“京津冀要強化共建共管共享,提升治理質效。”范社嶺委員建議,三地充分利用河道及高速公路等空間,布局風光新能源,建成藍綠交織的森林生態廊道,形成一體化生態共建格局。厘清三地的權力清單、責任清單,完善跨地區聯防聯控治理體系,建立統一的執法標準,實施生態環境治理聯合立法和協同執法,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模式,完善有害生物防治、環境監測以及森林火災等應急預警機制。強化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機構建設,推動完善跨界聯合執法、交叉執法機制,強化聯合執法檢查,織密跨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一張網。(記者 賈楠)